服务热线:
0898-0898089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
手机:13876453333
在宁波,正式营业仅一个月的老闺蜜咖啡馆成了网红打卡地,大家戏称这是浙江“最老咖啡馆”。
平均年龄超70岁的店员们娴熟地磨着豆子、打着奶泡,最后还来个漂亮的拉花,专业操作令人赞叹。
“别人说我们是‘最老咖啡馆’,但这里却藏着最年轻的心。”77岁的卢秀兰留着微卷短发,她笑着说,这里的21位咖啡师全为老年志愿者,不收取报酬,咖啡馆收入全部用于社区公益事业。
咖啡到底好不好喝?咖啡馆怎么做公益?带着好奇,4月11日,记者来到宁波市海曙区万安社区,找到这家老闺蜜咖啡馆。
记者来到万安社区时,正值午间,阳光透过两旁行道树,洒下金色光圈。老闺蜜咖啡馆就在社区的小道边,玻璃门上印着一行字十分醒目:“当一天店员,做一次公益;喝一杯咖啡,做一次公益。”
推门而入,室内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。两名身穿工作服的咖啡师正在操作台内忙碌,墙上印有这样一句话:“喝的不是咖啡,喝的是温情和陪伴。”让人心头一暖。
56岁的咖啡师陈茜热情地询问记者想喝什么?记者看了看咖啡单,有“万安拿铁”“书香美式”“效实厚乳拿铁”“金领澳白咖啡”……这些咖啡名有什么讲究?面对记者疑惑的眼神,陈茜笑着解释,咖啡的名字取自社区里的街道、小区名,用于展示社区文化。
记者要了一杯万安拿铁,扫码付款,9.9元一杯。陈茜告诉记者,这些收入除去必要的成本,都将投入社区“共富”基金,用于社区建设,让居民受益。
年近花甲的咖啡师孔繁中熟练地研磨、注水、焖蒸……不到两分钟,一杯香气扑鼻的咖啡就完成了。这还没完,那边的陈茜已经打好奶泡,只见她一手持奶壶,一手拿咖啡杯咖啡制作,不一会,咖啡上显现出爱心图案。记者喝了一口,浓郁的咖啡味让人不禁赞叹:姜还是老的辣,不愧是最“老”咖啡馆的手艺。
“开这家咖啡馆还得感谢老人的提议。”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告诉记者,之前这里是城市书房,较为冷清,文化氛围不浓。几经讨论,社区决定将书房改造成一个书咖。
去年10月,社区的第一份咖啡馆店员征集令发出,得到热烈响应。让社区工作人员意想不到的是,报名者中90%是老年人,绝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咖啡制作。原本,徐剑英还担心老人学起来有困难,但他们在培训中的表现,令人惊喜。
75岁的咖啡师龚浓娣告诉记者自己的学习心路:“刚开始是新鲜、好奇,想看看年轻人喜欢的东西。学了才发现,咖啡里有很多学问,也给了我新的生活方式。”
“比如打奶泡,要一手拿杯子,一手拿蒸汽棒,让蒸汽棒与牛奶面垂直,当听到‘滋滋’声,就要开始慢慢关蒸汽。”龚浓娣说着,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,如今这些动作她已十分熟稔。
“我们一丝不苟地学,除了记笔记、操练,我们还拍照、录视频。”因为家里没有咖啡机,老人们回家后,反复观摩上课视频和网上的教学视频。
“最难的就是拉花,但我们都学会了。”龚浓娣笑着说,客人一般不会提拉花要求,但她都会做上一个,然后请客人点评。在不断练习中,她的技术越来越好,经常得到客人的鼓励,十分有成就感。
如果说奶奶爷爷做咖啡馆志愿者,起初是因为新鲜感,那此后的坚持就与在这里遇见的许多温暖和感动密不可分。
龚浓娣回忆,前几天,咖啡馆来了两位奶奶,点了咖啡后,坐在斜对面。其中一位看着对方说:“我看你好眼熟。”另一位奶奶也说有同感,一说名字,竟是失联20多年的知青老友。两人激动地拥抱,开心地回忆往事,数次热泪盈眶。他们告诉店员,自己是慕名而来,没想到竟有意外收获,开心地直夸:“你们这儿是真正的老闺蜜集合地。”
提起两天前遇到的事,69岁的咖啡师陈平儿仍十分激动。那天午后,一名30多岁的男子推门进来,点了一杯咖啡。制作咖啡期间,男子与陈平儿聊起天。“你们收的钱都给公益基金了啊?”“对呀,我们也是志愿者,不要报酬的。”
咖啡制作好,陈平儿笑容满面地递给他,说:“请尝尝看味道怎么样?”男子抿一口说,味道很好。随后,他扫码支付了100元,陈平儿忙跟他说付多了。男子却笑着说:“你们做公益,我也向你们学习,这是我捐给社区的。”
陈平儿说:“当时内心十分感动,突然觉得,我们不仅是制作咖啡,更是在传递一份爱心。”
据了解,乐于做公益的客人不在少数,20元、30元,大家都说既能喝到香醇的咖啡,又能做公益,感到很有意义。
说起这些传递爱心的老人,徐剑英满脸敬佩。她告诉记者,2015年,社区成立银辉党支部,并且建立了一支银辉志愿者队伍,志愿者们为社区无私奉献,这些咖啡师都来自银辉志愿者队伍。
现在,老闺蜜咖啡馆正在谋划推出线上订购。对于可能面临的大量订单,咖啡师们一点不担心,卢秀兰说:“在这里,我们体验了从好奇到充满动力,感受到被需要而乐在其中,谁会怕快乐太多呢?”